促進集群內龍頭企業的發育和壯大
拓展共生發展空間,整合區域經濟競爭力
在產業組織建設上,應大力促進群內企業之間、企業與機構之間信賴與合作關系的建立,以及集群內部龍頭企業的形成。外部經濟只是產業集群獲取竟爭優勢的一個方面,合作與集體行動是應付危機實現集群持續成長的更為重要的組織措施。在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中,龍頭企業是集群發展的發動機,是促
進企業分工的直接推動力。地方政府必須充分認識到龍頭企業是集群總體竟爭力的核心,必須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尤其是本土龍頭企業,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集群總體竟爭力。在大企業進入或形成后,本地資源將被整合到產業鏈條中,形成相互需求的合作網絡,提升集群的總體竟爭力。
推動集群成員的分工協作進一步深化
在企業集群成長中,地方政府要引導集群中的大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規模擴張圍繞自身的核心資源來展開,而將一般的零部件及半成品通過企業集群的專業化協作網層層擴散到中小企業中去,形成大中小企業的協作生產體系。如利用稅收政策刺激大企業將非核心資源的生產制造環節甚至產品設計、售后服務等“外包”出去。而核心企業只需保留與經營人才、商譽和技術秘密有關的核心資源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建立企業集群內的縱向關系,讓中小企業集群進行專業化協作生產。用的企業發展戰略,它是許多國際品牌公司成功的重要法寶。但是在中國絕大多數家具企業的業主中,有許多人并不愿意把生產部門移出自己的工廠之外,甚至一些自己并不擅長的零部件加工或一些特殊工藝處理也不愿意委外加工,自己硬著頭皮包攬全部,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難以做大做強。然而,在國際先進家具制造業中,這種“外購零部件”的決策正迅速地成為一種企業發展戰略,它用以擴大產能,減少風險,快速上市,提高利潤。對于家具企業而言,只須把自己生產的核心產品或零部件和大量采購的產品或零部件組合起來,就可提供足夠的最終的家具產品。意大利、瑞典、美國、中國臺灣、丹麥這些家具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在國內一些家具生產領先地區,如深圳,已經提供了很多的成功案例。因為這樣做可以大大降低投資成本,減少一般管理費用,從而保證較高的利潤率,不僅在經濟上是合算的,而且也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地方政府可以組織中小企業定期參觀大企業,了解大企業的生產流程,并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交流,共同分析在整個生產鏈條上有哪些生產環節可由中小企業完成,使中小企業發現潛在的生產機會,大企業在與中小企業的交流過程中,也能夠發現已具備一定實力的中小企業成為自己的供應商,并對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設備改進、資金援助等,使它們能夠生產出滿足大企業要求的產品。這樣,當大企業以出口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在國外建立銷售和生產網絡時,集群的中小企業也可跟隨進入i際市場,向大企業提供零部件,甚至可以與當地企業形成新的網絡,向國外企業的當地市場供貨。
拓展共生發展空間,整合區域經濟競爭力
開拓多樣化的具有一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道路,按照產業發展變遷規律,以企業為整對象,跨空間、地域、行業和所有一制重新配置生產要素。地區生產者成為一個擁有自我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能獨立自主進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高新技術的世界面廠。以科技為動力,實現產業的高級化和高質化:以區域整合為主線,深化跨區域合作;以產權安排為條件,積累人才,提升區域國際竟爭力。
推進集群外部擴展和產業轉移。一方面積極向周邊地區擴展,實現企業集群升級,鼓勵集群企業向周邊區域的其他欠發達地區擴張,重點利用其他地區的綜合資源;另一方面,鼓勵支持各集群內的優勢企業走出國門,合資、獨資建廠,興辦海外市場,直接參與國際先進科技領域的開發與合作。
借鑒合灣和澳門等地的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成功經驗,在大產業區建立跨行政區域的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準政府性質的企業化運作機構),主要通過向大產業區的企業提供知識援助,提升企業生產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產品品質,推行國際標準:幫助企業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為企業培養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門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