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后,長期以來被國際主義一統天下的設計界開始轉向個人主義和無理性的表達方式,它以60年代的POP藝術為起點,自此形成了追求幽默與視覺沖激的后現代主義。其重裝飾、輕功能,大膽的構思、光怪離奇的造型在整個家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色彩上一反配置規則,色調無主次之分,喜用不同色調的色塊并置產生一種特有的視覺效果;材料應用上十分注重不同材料之間的組合,如廉價材料與貴重材料的結合,光潔材料與粗糙材料的結合,使產品成為一個和諧的復雜系統;裝飾題材上對歷史風格采取的是提煉、混合、拼接的方法,將不同歷史時期的裝飾碎片揉搓在一起,因而具有折中主義的特色;細節處理上又通過融人非理性成分和含糊的自然效果,達到寬松和舒展的效果。
客觀地說,自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西方設計史上一直思潮不斷,它們以各自獨特的風格豐富著當時以后現代主義為主流的設計潮流,如以暴露、夸張的手法來體現機械美與時代美的高技派,以幾何造型和樸素風格為特色的極少主義等,它們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使家具設計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雜燴時代,也使得很多設計師在家具設計領域大顯才華,如弗蘭克.蓋里(FrankO.Gehry,1929~)運用膠合板模壓工藝設計的帶形“高靠背椅”和“帽子戲法椅”;安德列亞.布蘭茨(AndereaBranzi,1938-)利用鋁和櫸木膠合板設計的靠背與扶手于一體的“翻邊椅”;菲力浦•斯塔克(PhilippeStarck,1949-)利用彩色透明有機玻璃,仿效路易十五風格設計的“路易幽靈椅”坎帕納(H.&F.Campana,1953,1961)利用鋼架結構與塑料管手工編織而成的“海葵椅”;加埃塔諾.佩謝(GaetanoPesce,1939~)利用聚胺酯成形工藝,表面覆蓋具有彈力的椅套設計而成的充氣系列家具椅……這些設計作品選材廣泛,造型各異,展現的是一個時代的設計者們對時尚、個性與生產工藝的不懈追求與探索,了解它們對啟迪當前人們的設計思維,推動當代家具的發展不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