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我國低型家具形成的重要時期,人的起居生活以席地跪坐為主,主流家具仍以漆飾家具為主,青銅家具也有很大的進步。家具紋飾已徹底擺脫商周時期的神秘色彩與井然有序,開始有了鮮艷的色彩。圖案的表現題材也比春秋時期要豐富得多,許多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和紋飾被應用到了家具制作之中,如我們熟知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鳥、鹿、蛙、蛇、蟒等,都是這一時期里非常典型的裝飾紋樣,從而使得戰國時期的家具較過去更具一種濃厚的現實生活色彩。此外,這一時期的家具在造型上還保留著淳樸、用料粗碩、漆飾單純、紋飾粗獷的特點。木家具如幾、案、床類形體較大的家具,多為框架結構,以榫卯連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塔接榫、閉門貫通榫、閉門不貫通榫、開門不貫通榫、明燕尾榫等,同時還創造出了凹凸榫、格肩榫、銀榫等多種新型榫卯類型,這為日后榫卯結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戰國時期案的應用已相當廣泛,人們飲食多置于案上,稱為食案。且高度為適應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一般高度都較低,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大型長方形食案有四足,可供多人進餐。幾、案之類的家具足底還通常加有一根稱之為“拊”的橫木,用以起支承和固定保護器足的作用,這些結構后來經歷代不斷改進與發展,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特征,并一直延用至今。與此同時,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裝飾家具也是戰國漆木家具的又一特點。可以說,從這一時期起,家具已不再僅限于實用這一古老而樸素的概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家具開始向欣賞性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