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歐美風格、地中海風格、中式風格、田園風格等許多當代家具設計作品中,都能看到各類幾何元素的運用。各異的風格,新穎的形式,給家具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一直以來,在許多家具設計作品中,都能看到各類幾何設計元素的運用。不同的風格,新穎的樣式,給家具作品帶來新鮮的氣息,有利于產品在視覺層面獲得了較強的競爭力。如何選擇、提取、運用圖形幾何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在當前關于圖形元素在家具設計中運用方面的研究很少。筆者擬從幾何設計元素的來源、設計元素標尺和在家具設計中的運用3個方面做個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圖形幾何元素;家居設計;探索
一、幾何設計元素的來源
幾何設計元素取自于素材,而素材來自于自然界,也可能來自于人類社會。人類親身發現感動和啟迪人們的東西來源于素材,如果設計者都沒有真正感動,也就無法創造出感動其他人的作品。
素材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2類:一類素材是能展現獨特韻味、直觀而具象的客觀事物。譬如,自然界中六角形針狀結晶體的雪花,比例完美分割的鸚鵡螺,花紋美麗姿態輕盈的蝴蝶等;人造世界中,造型奇特的宏偉建筑,做工精致的旗袍衣領,線條優美流暢的茶壺等。這些直觀而具象的素材,其自身形態存在神奇的幾何數理比例或節奏和韻律,讓人們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妙的視覺體驗,都可能在生命中某一時刻,觸動心靈,成為創作的源泉,幫助創造美的家具形態。另一類素材沒有具體的形態,是人們在閱讀、觀賞和體驗活動中,不經意之間被觸動或啟迪,獲得的感悟或心得,甚至誘發人們產生某種思緒或心情,不妨稱之為"人情"。譬如,寧靜的夏曰午后,走在樹蔭下,看著陽光穿過樹葉,灑落在青石板,耳邊聽著知了的叫聲,體會到寧靜和愜意或是在寒冷的冬天,用厚厚毛毯裹緊身體,感受到的溫暖、放松和安全。這些心理的體驗,也會累積成為感知經驗,幫助創作更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家具作品。
二、設計元素的標尺
給人感動的素材,能讓設計師從中得到某種啟迪,但并不一定能直接運用到家具設計中,需要進一步冷靜思考和審慎分析,提煉、篩選出真正有用的幾何設計元素。
(一)主題和設計元素的關系
每一類素材都包含形態、材質、色彩、結構、細節等多方面元素。人們需要在最初的激動后冷靜下來,理清自己的思路,分析內心因何感動,思考選取有用的設計元素運用到家具設計中,表達某種設計主題。
"主題"指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有主題才能提升作品的藝術性,使作品更有內涵和神韻。因此,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需要確定作品的主旨,才能有前進的方向和篩選設計元素的
標尺。
相同的素材,可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設計師要表達的主題不同,幾何設計元素選取也不盡相同。同一朵喇叭花,兩位設計者眼中截然不同,第一位設計師俯視觀察到喇叭花完美的五邊形外形,花冠上自然的皺褶形成線條,花朵色彩的變化,再次強調五邊形向心趨勢,整體形式統一又富有變化。受到自然形態獨特韻味啟迪,設計師構思了個五邊形構圖的吧凳。而另一位設計師眼中的喇叭花,透過喇叭花肥厚的花瓣,生動的曲線,體會到一份愜意、慵懶的感受,仿佛看到舒適的沙發靠背、扶手……造成選取設計元素不同的原因,就是設計感悟上的差異,表達主題的不同。
主題相對具有共性和穩定性,幾何設計元素選擇更具靈活性和可變性。即使同一位設計師,關注相近的主題,在不同時期、不同作品中選擇的元素也可能不同。此外,譬如"極簡主義"“、新古典主義"等主題,在全世界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設計師都曾推出相近主題的作品,但在具體幾何元素的選擇,如何表達過程中,又因為每個人不同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存在許多差異性。
。ǘ┏绷髭厔莺驮O計元素的關系
設計師選擇設計元素除了關注自我感受和體驗外,還應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代主旋律,了解掌握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順應潮流發展方向。
現代家具是工業化產品,家具設計影響到一個產業,家具制造商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必然要考慮為企業創造利潤。因此設計師必須意識到設計的家具作品并非僅僅是強調個人表達的藝術品,還應該是能為社會、市場所接受的商品。
三、運用設計元素的方法
提煉和篩選的幾何設計元素能否巧妙結合到家具設計中,筆者認為應該運用"異質同構"理論。通過同構聯想,從視覺、心理、經驗及認知上找到設計元素和作品之間的共同點,靈活運用"形態同構"和"感覺同構"二類方式幫助元素與家具設計相結合。
。ㄒ唬┬螒B的同構
潮流趨勢與元素篩選網格、編織元素一度大量出現在建筑、室內、產品、家具、服飾等設計作品中。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到坎帕納兄弟設計的椅子、手袋,甚至高翔GX1188手機、張韶涵的頭發都能看到相同的身影。符合時尚風向的家具設計作品更易被大眾所接受,同時,也更易于和環境、其他產品協調搭配。
"形態同構"指發現素材與設計作品是否在外形輪廓、色彩或局部細節特征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選擇這些元素和家具形態結合設計。
從素材之中提取什么設計元素,包括選取素材什么角度,什么狀態,是整體形態和家具結合,或者部分形態和家具結合,都是需要反復嘗試和推敲的。家具是一個講求功能和實用的工業產品,在元素與家具形態結合的過程中,要符合人機工學的尺度,要根據功能要求,對設計元素進行轉化和變形。
在元素提煉過程,特別是直觀具象的"物韻"類型素材,要避免直接拿生活中的"美"來使用,簡單機械復制元素將會生硬別扭。需要根據設計作品主題,適當簡化和抽象元素。有趣的設計,應當是在微妙的形式變化,喚起記憶與想象,同時也提供人們更多的可自行理解和領悟的地方。同時,不斷簡化和提純過程中,經常要反問,形態和色彩單獨提取出來是否還有最初感動人的那份韻味,不能完全偏離素材最初的韻味和情感。需要實用和美感統一,在"是"與"似"之間平衡與把握。
有些元素本身含有一定的語義,如果能和家具設計作品表達的主題相吻合,人們在使用、觀賞過程中,通過元素形態語義,聯想和感受到設計作品寓意,將能更好增添家具作品內涵和趣味。
。ǘ└杏X的同構
有一些素材,給人帶來一種心理體驗。譬如:幽默感、安全感、溫暖、雅致等,這些復雜抽象的感情,如何在家具中表現?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提出:通過形式、材質展現出來的種種關系——前進與后退、沖突與緩和、緊張與放松、上升與下降、統一與多樣等和人的深層心理結構相合拍或相一致的適合,能喚起人們的記憶與想象.
家具設計師要注重形式、材質表現力和審美共鳴現象。在生活中,人們都是通過五感去體驗和感知周圍的世界。人們在形式和材質方面積累下豐富的經驗,譬如水平直線表達平穩、安定的感覺垂直直線給人向上的感覺;急促短折線給人感覺緊張;強烈反光材料,比如不銹鋼、玻璃常常表現華麗堅實;粗糙亞光的材料,如竹材、藤材,通常給人感覺質樸、清新,具有鄉土田園氣息。
視覺和觸覺又是人們感知家具最重要的二種感官體驗。設計師可以通過人們扶、握、觸、碰這些下意識的活動,將人們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突破物質實體的局限,賦予普通的木頭、不銹鋼、塑料詩意和美感,創造審美和精神價值。 有時候單一的元素,不足以表達包含復雜的情感和體驗,設計師需要根據作品主題,篩選適合表現主題的形式、色彩、材質等多種元素,共同創造出一定的氛圍與意境。借助人們在生活中積累下對形態和材質的認知經驗和感受,通過感覺同構,喚起人們的記憶與想象,達到"借景生情,借物詠志"。
四、結語
在21世紀,人們都能感受到科技化、信息化的生活模式給思想帶來很大的沖擊。掌握、發現、提取、運用幾何元素,能幫助設計師快速捕捉生活變化,尋找靈感,將人們對生活、社會的認識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給家具設計帶來新的氣息和閃光點,使家具作品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器物,更能帶來情感上、心理上多方面的慰藉。筆者關于幾何設計元素在家具設計運用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更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圖形幾何元素;家居設計;探索
一、幾何設計元素的來源
幾何設計元素取自于素材,而素材來自于自然界,也可能來自于人類社會。人類親身發現感動和啟迪人們的東西來源于素材,如果設計者都沒有真正感動,也就無法創造出感動其他人的作品。
素材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2類:一類素材是能展現獨特韻味、直觀而具象的客觀事物。譬如,自然界中六角形針狀結晶體的雪花,比例完美分割的鸚鵡螺,花紋美麗姿態輕盈的蝴蝶等;人造世界中,造型奇特的宏偉建筑,做工精致的旗袍衣領,線條優美流暢的茶壺等。這些直觀而具象的素材,其自身形態存在神奇的幾何數理比例或節奏和韻律,讓人們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妙的視覺體驗,都可能在生命中某一時刻,觸動心靈,成為創作的源泉,幫助創造美的家具形態。另一類素材沒有具體的形態,是人們在閱讀、觀賞和體驗活動中,不經意之間被觸動或啟迪,獲得的感悟或心得,甚至誘發人們產生某種思緒或心情,不妨稱之為"人情"。譬如,寧靜的夏曰午后,走在樹蔭下,看著陽光穿過樹葉,灑落在青石板,耳邊聽著知了的叫聲,體會到寧靜和愜意或是在寒冷的冬天,用厚厚毛毯裹緊身體,感受到的溫暖、放松和安全。這些心理的體驗,也會累積成為感知經驗,幫助創作更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家具作品。
二、設計元素的標尺
給人感動的素材,能讓設計師從中得到某種啟迪,但并不一定能直接運用到家具設計中,需要進一步冷靜思考和審慎分析,提煉、篩選出真正有用的幾何設計元素。
(一)主題和設計元素的關系
每一類素材都包含形態、材質、色彩、結構、細節等多方面元素。人們需要在最初的激動后冷靜下來,理清自己的思路,分析內心因何感動,思考選取有用的設計元素運用到家具設計中,表達某種設計主題。
"主題"指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內容的核心。有主題才能提升作品的藝術性,使作品更有內涵和神韻。因此,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需要確定作品的主旨,才能有前進的方向和篩選設計元素的
標尺。
相同的素材,可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設計師要表達的主題不同,幾何設計元素選取也不盡相同。同一朵喇叭花,兩位設計者眼中截然不同,第一位設計師俯視觀察到喇叭花完美的五邊形外形,花冠上自然的皺褶形成線條,花朵色彩的變化,再次強調五邊形向心趨勢,整體形式統一又富有變化。受到自然形態獨特韻味啟迪,設計師構思了個五邊形構圖的吧凳。而另一位設計師眼中的喇叭花,透過喇叭花肥厚的花瓣,生動的曲線,體會到一份愜意、慵懶的感受,仿佛看到舒適的沙發靠背、扶手……造成選取設計元素不同的原因,就是設計感悟上的差異,表達主題的不同。
主題相對具有共性和穩定性,幾何設計元素選擇更具靈活性和可變性。即使同一位設計師,關注相近的主題,在不同時期、不同作品中選擇的元素也可能不同。此外,譬如"極簡主義"“、新古典主義"等主題,在全世界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設計師都曾推出相近主題的作品,但在具體幾何元素的選擇,如何表達過程中,又因為每個人不同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存在許多差異性。
。ǘ┏绷髭厔莺驮O計元素的關系
設計師選擇設計元素除了關注自我感受和體驗外,還應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代主旋律,了解掌握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順應潮流發展方向。
現代家具是工業化產品,家具設計影響到一個產業,家具制造商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必然要考慮為企業創造利潤。因此設計師必須意識到設計的家具作品并非僅僅是強調個人表達的藝術品,還應該是能為社會、市場所接受的商品。
三、運用設計元素的方法
提煉和篩選的幾何設計元素能否巧妙結合到家具設計中,筆者認為應該運用"異質同構"理論。通過同構聯想,從視覺、心理、經驗及認知上找到設計元素和作品之間的共同點,靈活運用"形態同構"和"感覺同構"二類方式幫助元素與家具設計相結合。
。ㄒ唬┬螒B的同構
潮流趨勢與元素篩選網格、編織元素一度大量出現在建筑、室內、產品、家具、服飾等設計作品中。從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到坎帕納兄弟設計的椅子、手袋,甚至高翔GX1188手機、張韶涵的頭發都能看到相同的身影。符合時尚風向的家具設計作品更易被大眾所接受,同時,也更易于和環境、其他產品協調搭配。
"形態同構"指發現素材與設計作品是否在外形輪廓、色彩或局部細節特征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選擇這些元素和家具形態結合設計。
從素材之中提取什么設計元素,包括選取素材什么角度,什么狀態,是整體形態和家具結合,或者部分形態和家具結合,都是需要反復嘗試和推敲的。家具是一個講求功能和實用的工業產品,在元素與家具形態結合的過程中,要符合人機工學的尺度,要根據功能要求,對設計元素進行轉化和變形。
在元素提煉過程,特別是直觀具象的"物韻"類型素材,要避免直接拿生活中的"美"來使用,簡單機械復制元素將會生硬別扭。需要根據設計作品主題,適當簡化和抽象元素。有趣的設計,應當是在微妙的形式變化,喚起記憶與想象,同時也提供人們更多的可自行理解和領悟的地方。同時,不斷簡化和提純過程中,經常要反問,形態和色彩單獨提取出來是否還有最初感動人的那份韻味,不能完全偏離素材最初的韻味和情感。需要實用和美感統一,在"是"與"似"之間平衡與把握。
有些元素本身含有一定的語義,如果能和家具設計作品表達的主題相吻合,人們在使用、觀賞過程中,通過元素形態語義,聯想和感受到設計作品寓意,將能更好增添家具作品內涵和趣味。
。ǘ└杏X的同構
有一些素材,給人帶來一種心理體驗。譬如:幽默感、安全感、溫暖、雅致等,這些復雜抽象的感情,如何在家具中表現?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提出:通過形式、材質展現出來的種種關系——前進與后退、沖突與緩和、緊張與放松、上升與下降、統一與多樣等和人的深層心理結構相合拍或相一致的適合,能喚起人們的記憶與想象.
家具設計師要注重形式、材質表現力和審美共鳴現象。在生活中,人們都是通過五感去體驗和感知周圍的世界。人們在形式和材質方面積累下豐富的經驗,譬如水平直線表達平穩、安定的感覺垂直直線給人向上的感覺;急促短折線給人感覺緊張;強烈反光材料,比如不銹鋼、玻璃常常表現華麗堅實;粗糙亞光的材料,如竹材、藤材,通常給人感覺質樸、清新,具有鄉土田園氣息。
視覺和觸覺又是人們感知家具最重要的二種感官體驗。設計師可以通過人們扶、握、觸、碰這些下意識的活動,將人們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突破物質實體的局限,賦予普通的木頭、不銹鋼、塑料詩意和美感,創造審美和精神價值。 有時候單一的元素,不足以表達包含復雜的情感和體驗,設計師需要根據作品主題,篩選適合表現主題的形式、色彩、材質等多種元素,共同創造出一定的氛圍與意境。借助人們在生活中積累下對形態和材質的認知經驗和感受,通過感覺同構,喚起人們的記憶與想象,達到"借景生情,借物詠志"。
四、結語
在21世紀,人們都能感受到科技化、信息化的生活模式給思想帶來很大的沖擊。掌握、發現、提取、運用幾何元素,能幫助設計師快速捕捉生活變化,尋找靈感,將人們對生活、社會的認識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給家具設計帶來新的氣息和閃光點,使家具作品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器物,更能帶來情感上、心理上多方面的慰藉。筆者關于幾何設計元素在家具設計運用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更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